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考试题目解读

时间:2018-04-23 发布者:成都易森画室 查看:4501

首页 >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考试题目解读

中央美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包括招生、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毕业环节等等。而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改革首先成为工作重点。几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经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招生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018年招生工作是在总结前三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说前三年更多注重的是面对“应试”问题,各院系还在摸索中谨慎前行的话,那么今年的改革可以说各院系在组织工作的严谨性以及试题内涵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整体又迈出了一步。就命题环节来讲,无论学校还是命题教师,都投入了很大精力。各专业所出的试题既考虑了本专业特点,又强调了创造性内涵。比如造型学院的考题,除素描和色彩做出小调整外,创作试题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试题题目就可读出不同内涵。同样是传统绘画专业的中国画学院,在保留专业必考的内容之外,今年首次增加了诗歌的创作。而实验艺术专业在强调传统艺术与当代性语言转换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思辨能力和想象力的考查,“剪纸的手”和“谁将与人作伴”两个考题都足以说明这一点。作为应用学科的建筑学院今年也有了不小的调整,在重视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加强了人文艺术内涵的考查,从“梵高的房间”和“漂浮”两个考题不难解读出其中用心。艺术设计专业继续发挥着他们勤于思考、敢于为先的个性,从“幸福指数”一题可以看出命题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城市设计专业也有着不同凡响的变化,考题“动态延伸”和“未来已来”折射其中的机智和维度,与往年相比显然迈出一大步。美术学专业的考题也有变化,“从读书到看画”一题不难看到在强调理论和知识考查的同时,对理论联系实践以及思辨能力的考核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我是策展人”一题是艺术管理专业所出试题,相对美术学而言,艺术管理专业更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这些学科专业所给出的试题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不再局限于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查,明显增大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文化敏感度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如此变化既是命题教师智慧的结晶,也是在范迪安院长主持下集体讨论所达成共识的结果。

中央美院招生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了,四年里不断地细化招生规则,改进招生方法,尤其是命题环节不断调整和规范,成效尤为凸显。改革的目的首先是在保障考试安全的前提下,努力体现考试试题的学术内涵,让考试真正考查出考生的真才实学。在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天的收获也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后面的路还很长而且更艰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中央美院的招生改革需要进一步走向深入,比如未来考题是否公开?是否仍在全国各地设立考点?能否采取函报的初试方式?初审通过后集中进行复试?以及能否增加口试环节?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进行探讨。如果能够实现上述改革目标,那么不仅能让我们对每一位考生的考查变得更加准确和全面,而且会给那些真正热爱艺术、遵循艺术规律学习的考生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招生改革仍在路上,今后的改革之路是漫长而艰巨的。当然改革需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通过不断地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同时也希望通过改革摸索出一条真正符合今天和未来中央美院人才选拔的招生之路。

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本科招生考试顺利落幕,各专业总报名40098人,总计划811,录取率为2.02%

《素描》:六小时全身素描肖像

在表现对象比例、结构的同时,要描绘出对象的性格特点,利用黑白灰层次及线条组织完整的画面。

《色彩》:大半身色彩肖像

分析色彩冷暖,以塑造形体和空间,兼顾形象刻画及画面的色彩结构。

《命题速写》:关系——多人物动态组合

学画的人接触最多的词可能就是“关系”,如“整体关系”、“色彩关系”等等,对于“关系”这个词除了与绘画的关联之外,是否能有更深的理解与内涵的拓展。人来到世界上,像进入一个无形的网络,个体与外部世界无不发生着种种关联,产生种种关系。

这个题目一方面要求多人物的动态关系组合,旨在考查考生是否有能力将几个人物较为自然、巧妙地组织起来,同时,是否能真诚清晰地依据个人经历将人与人之间关系传达出来。另外,命题速写不设模特,是将“速写”的概念更多地倾向于绘画的状态或方式,而不是传统概念意义上的“摆模特画速写”。

《书法创作》:自作咏春七绝一首

今年中国画学院考试书法创作一改往年以书写古诗为内容,而以自作诗为命题。自作诗可检验应试考生对古体诗格律、韵脚、立意的基本认识与国学修养。书写方式可从隶、楷中任选一体,从中可检验应试考生对传统书法的学习及书写能力。诗、书是中国画的基本要素且不可分割,中国画学院本科招生欲吸纳有国学修养,在诗、书、画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学生。

《线描》:线描人物半身写生

线描半身人物写生,要求从头画到双手的半身像,目的是考查考生对中国画线条艺术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中国画线条塑造对象的造型能力。

首先强调人物造型的准确、生动,从观察对象到描写要经过提炼、概括的艺术手段,考查考生从具体形象上提炼出线条的能力。

运用线描刻画对象,“骨法用笔”是其艺术核心,从传统中国画审美要求入手,体现出线条的写意精神,以及线条以书入画的书写性。

考查考生对组织线条的疏密聚散、粗细曲直、虚实空间的艺术处理水平。

《速写》

速写分为三部分:两幅动态速写,一幅静态速写。三幅速写画在一张试卷上。人物速写考试是对考生在平时生活里对其周围生活的观察和迅速捕捉人物对象的造型能力的综合考查。

①动态的快写:时间为5分钟。人物模特连续重复一个动作。考查考生在很短时间内捕捉人物的运动规律及迅速地表现出人物形象及动态的造型能力。

要求:运用简练概括的线条准确生动地表现人物动态,造型、比例准确,线条优美。

 ②动态的慢写:时间为10分钟。人物模特连续重复一个动作。相对上一幅快写,这幅速写要求用比较丰富的艺术处理手法表现出人物形象表情。人物动态比较深入细腻地描写及服饰、道具的刻画,考查考生是否正确理解快慢写之间的不同及要求。

③静态的速写:时间为20分钟。人物模特持道具站立呈休息状。双手双脚要有变化。

 这幅静态速写是考查考生在较长时间里能否运用丰富的艺术处理手段更加深入刻画对象。在严谨的造型基础上其表现手法要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对考生的造型能力有更高一步的要求。

相对动态的速写,这幅静态速写更加强调人物形象的刻画,注重形象特征及情绪,人物服饰和道具的处理,注重人物的画面感。

《书法临摹2》

考查考生对于写意性篆书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运动恰当的笔法,准确地表现出临摹对象的点画形态,结构特征与章法。

《书法创作1》:李方膺·题画梅

书法创作1主要考查考生对稳定一类书体——篆、隶、楷进行创作的综合能力。写正书如写行草,正书创作要摒弃一笔一划、固定死板、字字分离、笔笔没有联系的写法,学会在流动的书写中控制章法、结字、用笔的变化,创作出真正活性的书法,有这样的理解,就真正走上了专业的道路。

《书法创作2》:自作咏春七绝一首

2018年本科招生考试第一次提出让考生自作诗一首并用行、草进行书写,在考查考生综合书写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中国书法的背后是庞大又丰厚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了解书法即是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士的书作、诗词题跋、古文字等是书法学习者日常接触并频繁使用的,因此考查考生的自作诗文顺理成章。创作考试更是一门全面、综合的能力判定,占分数70%的书写看重传承有绪、来源清晰、章法协调,结体变化有致,书写自然流畅;占分数30%的诗文考查文体合韵通顺,言之有物。

《造型能力》:剪纸的手

此题目针对考生的观察能力、画面组织能力与形象塑造能力。同时,有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暗示。在考场上,经营出双手协作运动的素描图像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

《命题创作》:谁将与人作伴?

有一部曾经获奖的恐怖短篇小说,内容只有一句话:“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这时我听到了敲门声。”考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设想这个故事发生的前因和情景,并续写这个故事,用一张或一组画面将故事描绘出来。这道题旨在考验考生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如何将叙事性的文学与想象转化成图像的能力。这道题的题目是“谁将与人作伴?”是将小说的内容嵌套进现实世界中,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和问题意识,“谁将与人作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一次深切追问。

《美术鉴赏与思维活力》

此科目试题分两个部分,一是美术鉴赏,二是思维活力的测试。美术鉴赏是以考查考生美术常识为目的。试题包含了选择填空、问答题、论述题三个板块。试题中的知识点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的美术鉴赏教科书。试题涉及到教材中的古今中外的重要知识点。“美术鉴赏”命题旨在发现有全面知识结构的优秀考生。

此科目中“思维活力”试题是让考生们想象出10种新颖的计时工具。当下科技发展迅猛,生活节奏飞快,人们对时间本身已经无暇去思考,而对时间的认知也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视和网络。试题要求考生天马行空,任思想奔驰纵横,从宏观、微观、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等不同角度去想象出与现代生活中已有的完全不同的计时工具。“创新、活力”是这个考题的关键词。

《造型基础》:梵高的房间

这个命题是依据画家著名作品《在阿尔的卧室》而延展,它是画家一生心历与处境的写真。艺术历史的经典在历史中可以是神怪,可以是幻象与奇迹,也可以是一位贫寒艺术家的卧室,也可以说,艺术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探奇求异,追求时尚与机巧的概念游戏,更是在于从平素中见高尚、日常间见伟大。《梵高的房间》将考生引入对艺术家生活真相的思考,在文字上为他们提供了详细的元素线索,其目的不是让考生复原一幅梵高的作品,而是借助于命题的语言提示,引发大家对艺术生活真切的理解和深入的认知,继而完成在语言启发下绘画心理与技术表现上的自觉弥合。

《设计基础》:漂浮

基本认识:建筑设计及其他艺术创作,无一不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变形、从变形到无形”的发展历程。从总体上看,大学考试应该处于“从无形到有形”这个着眼于对基本认识进行把握的初级阶段。

考核的要点:从专业能力建立(既要形而上,又要形而下)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基础》考核点主要有四点。一是考核学生对空间最基本形态的认识、把握和操作能力;二是考核学生严谨、精确和约束中有发挥的能力;三是考核学生素描素养和空间造型能力;四是考核学生的读题能力。

出题的特点:

①用简练的文字对一个空间构成及构成元素进行准确无歧义的描述;

②分层进行描述和定义;

③既要明确有正解,又要给学生留有进行多解的可能。

评分要点:分四个层面对空间构成进行了严谨精确的描述,考核点有以下四点。

①评价学生是否对空间构成具有基本认识和把握的能力;

②评价学生是否对空间构成要素具有基本认识和把握的能力;

③评价学生是否对空间构成具体细节要求具有认识和把握能力;

④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在动态和不确定状态下对整体造型和相关影响因素具有精准把握和多样化处理的能力。

《造型基础》:动态延伸

考题以默画“手与物体”的形式考查考生在造型技法上从整体到细节的应用能力与应变能力。在失去常规参照物的情况下,如何应用绘画常识,并融入联想能力来组织考题一二的关系,使其协调、完整是这一命题的考点。

《设计基础》:未来已来

考题通过对资料背景的解读,以自己对“设计”的理解选取有效信息,在注重绘画语言的同时,应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一个对未来场景的塑造,以此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以及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学

《美术鉴赏》:从读书到看画

“读书”与“看画”是美术学考生所应该具备的两种最基本的能力。“读书”连通人类文明的伟大积累,“看画”涉及美术学科的本质特征。二者的并置,要求感性与理性之统一,是美术学和美术史论学科专业培训的目标,也是考查美术学学科学生的指标。为以后进入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读书”部分考查自主阅读的习惯和价值判断的能力。

“看画”部分考查面对图像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知识转换能力。该部分设置了两件作品,一中一西,分别是龚开《中山出游图》与《亚历山大大帝与大流士三世的伊苏斯战役》,两件作品均有情节、有细节、有文学性、构图精妙、图像语言表述充分,适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想象和联想能力。试卷提供整图和若干细节,考查考生面对图像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知识背景和运用各种文体的能力以及自主命题能力和综合知识转换能力。知识背景方面,外国部分同时提供中文和英文相关资讯,其中中英文内容并不一致,考查学生的双语能力。

艺术学理论

《美术鉴赏》:我是策展人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在全国率先获批本科艺术管理专业。今年的美术鉴赏考试以“我是策展人”为题,凸显了作为未来艺术管理者的专业特点。“我是策展人”给考生列出了中外美术史上最著名的30件作品,让考生自己选择作品来模拟策划组织展览,不仅考美术史和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还考学生对作品的判断、分类和选择能力。让考生临场扮演一位艺术管理者的角色,担当组织展览的工作,并把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融入其中,这仿佛是艺术考场上的cosplay,为全国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美术鉴赏考试提供了范例。

招生简章

成都易森文化艺术学校宣传片

成都易森画室|优秀学员的感言

×